6.7378改写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纪录,专家称应关注机制变化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378,较前一个交易日走高131个基点,连续第3个交易日改写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也是自1994年中国央行开始发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过去的四个交易日内显现快速大幅升值的态势,四个交易日内累计升值529个基点,升值幅度达到0.8%。而自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21%,而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达20%之多。
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的幅度有明显变大,今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双向波动的态势,并出现了小幅的升值。
当然,从8月10日开始,人民币连续贬值打破了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升值一周内人民币贬值几乎回吐了汇改以来的大半升值幅度。9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曾一度贬值至6.8126的低点,仅低于6月21日的6.8275。
而后,9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又一改贬值的趋势出现了反弹,报价6.8003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回升123个基点。上周人民币汇率走势明显增强,据统计,上周5个交易日中,有4个交易日上涨,仅1个交易日下跌。
国际市场方面,近期,美国方面对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日渐增多。上周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发表言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加压力。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将于本周三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评估中国是否已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将讨论一旦认定亚洲国家货币兑美元被低估的话,国会和奥巴马政府将作出具体行动。美国财长盖特纳将出席。
盖特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美国经济增速不像希望的那样快。美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长期失业问题和很多重要的长期财务问题。在他认为,中国的人民币升值进展较慢,应该允许人民币汇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美国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替罪羊”。在美国眼中,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贸易顺差就等于是操纵汇率,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前景堪忧,而把内部压力转向外部是美国的惯常手法,因此,向人民币加压是意料中的事。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上周三还在出席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时表示,人民币汇率近日波动是正常的,将由市场力量决定汇率水平。他同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将是缓慢的,美元将维持全球主导货币地位,希望美元汇率稳定。
而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近日,高盛在最新发布的外汇市场报告中指出,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人民币问题或将再次成为焦点,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人民币将升值5%。
分析人士表示,在中国经济还没有完成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人民币不存在显著升值的空间。对此,中信建投宏观经济分析师王洋认为,中国应该更加关注机制和体制的变化,更加关注外汇管理和运用长期战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