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文 > 中国之狮已雄起

    中国之狮已雄起

    发布时间:2009-10-07 08:46 来源: 联合早报

    ● 马玲(北京)

    中国的国庆阅兵,并非耀武扬威,它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力量。不像美国那样,虽然没有阅兵的和平展示,却有战场上的武力展示。虽然中国这种展示也让西方和周边国家心悸,但“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

    10月1日,天安门大典行将开始,天空由阴转晴,转瞬云开日出,一束刺眼的光芒从东方射出……是神助?是人助?

      从1949年到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六十周年,恰好是一个甲子。中国这头雄狮已经苏醒,抖擞精神威武雄壮地站立起来。

      如此宏大的气势,如此超常的规模,如此整齐的步伐,如此绚烂的景象,哪里还能看到?答案:只有中国。

      尽管一些国家也有阅兵仪式,但西方的,比不上中国的规模;朝鲜的,比不上中国的绚烂;俄罗斯的,比不上中国的宏大。

      8万名青少年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布阵,两个半小时里翻动49幅字图;8000多名陆海空军、特种部队、首都民兵,组成14个方队正步跨越天安门;52种型的战车、火炮、陆战队战车、常规导弹、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岸舰导弹、航空导弹、地空导弹、巡航导弹、核导弹、直升机、歼击机、轰炸机、无人机、预警机、加油机、新型雷达,穿长安街而过;151架飞机凌空致敬;10万人编制的56个游行梯队,以五彩缤纷的动感演绎着中国六十年的变迁;最后数以千计的和平鸽、数以万计的氢气球,在歌声和喊声的鼎沸中,大爆炸般飞入天空……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这一天,浓缩了众多中国元素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大汇演,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启程了。

    国庆阅兵并非耀武扬威

      中国的国庆阅兵,并非耀武扬威,它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力量。不像美国那样,虽然没有阅兵的和平展示,却有战场上的武力展示。虽然中国这种展示也让西方和周边国家心悸,但“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中国传统的军事文化。

      包括今年在内,我已参加过三次天安门国庆大阅兵。也就是说,自我出生后举办的3次阅兵,我有幸都到场了。1984年,大学毕业不久,我陪同前中共总记胡耀邦邀请的3000名日本青年进入观礼台,亲身感受了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国庆;1999年,作为《大公报》记者,我现场报道了建国50周年的国庆;今年以《广角镜》主笔的身份,我再次置身其间。

      第一次是邓小平检阅三军,中国尚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那天的气象由晴转阴。从上次阅兵到这次,事隔25年,所以当各种武器装备出现时,令人十分震撼。邓小平表情轻松,镇定自若。游行的参与者也有相对可发挥的空间,其间北京大学几个学生游行时展开私自带进广场的一条横幅,上书“小平您好”,因其朴实和浓缩的内容,不但小平本人喜欢,也深受国人喜爱,迄今这四个字已成为令人回味的经典。

      第二次是江泽民检阅三军,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欲跨入新世纪,那天的气象阴云密布,所有武器装备都在朦胧中行进,当飞机穿越天安门时,因裹在浓雾里几乎让人看不见。江泽民表情凝重,所有的游行参与者被严加管理,已不可能出现私夹标语进入广场的事情,所以类似“小平您好”这样的大学生创意因此绝迹。

      第三次是胡锦涛检阅三军,中国因改革开放的业绩已在世界冉冉升起,那天的气象晴空万里,各种军事装备雄纠纠挺进天安门,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越以往。胡锦涛表情严肃,游行参与者也体验了从未有过的严格安保,整个仪式已规范到天衣无缝,真正达至针插不进的程度,根本不可能再有什么意外之举。

    官方严肃 民间活泼

      这次阅兵,虽然让人看得沸腾,但总觉生动不足,似缺少了沁人心脾的回味。笔者与人私下议论,如果今年给大学生1984年那样的空间去表现,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怕他们打出不敬的条幅?假如出现“涛涛,我爱你” 的条幅(网民送给胡锦涛的雅号有“涛涛”、“涛哥”、“什锦饭”等)又会怎样?不是更有时代感?也许有关方面亦担心出现反动标语吧。

      不过,官方控制得了现场,却控制不了民间。庄重的仪式刚结束,网上和手机短信马上出现诸多段子,比如“毛泽东看见人民翻身笑了,邓小平看见人民富裕笑了,江泽民看见自己画像笑了,胡锦涛看见女兵方阵笑了。”——胡锦涛一直严肃有余,直到女兵方阵出现,才展露笑脸。

      另外,网民和段迷还代北京向台湾喊话:“马英九,你爹今年六十大寿,喊你回家吃饭。”——这段子克隆了不久前十分轰动的网贴“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这也是中国的特色,官方严肃,民间活泼。总之,建国六十年大庆,各有各的开心,上下呈现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这些世界大通讯社,纷纷给予中国国庆重要篇幅的报道。BBC、CNN也以不同方式直播或转播了现场。不过,他们称中国的繁华盛典是画面完美,意即装饰性的完美。不管他们是太了解中国,还是太挑剔中国,他们能承认完美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当然是中国的进步让他们不得不进步。中国在西方传媒界的形象,已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走到了今天热议“中国模式”。

      法新社称,胡锦涛身穿六十年前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所穿的类似深色中山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毛泽东就想着“赶英超美”,导致五十年代一场全国疯狂的大跃进,结果中国不但没有跃进,反而出现倒退。到了胡锦涛时代,英国早已赶过,今年底或明年初会赶过日本,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美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能实现,一些西方专家预测,中国在2025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当下,中国真真切切“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敢小看中国。

    不可被乐观景象冲昏头脑

      中国这六十年走来,跌跌撞撞,充满坎坷。历经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致国民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千万,经济曾经陷入崩溃的边缘。1978年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当时现状已是非改非革不可。

      如今,面对前三十年的磨难和后三十年的发展,如何评价整体的六十年,其实充满争议。有些国人对“辉煌六十年”颇不以为然,更尖锐一点的学者指出:前三十年怎么能称之为辉煌?当局不承认错误本身就是错误。

      在此,我们舍下争论,着眼未来。客观地说,从中国后三十年的进程来看,越是遇到大挫折,越是给中国带来大发展。文化大革命推动了改革开放,“六四风波”推动了“九二南巡”后的提速,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金融改革和农村改革,全球经济危机正在推动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对中国而言,似乎没有大危机,就没有大发展,能够在历次危机中抓中大机遇,这实在是中国之幸。

      中国有史记载以来,出现过几次盛世。汉朝的“文景之治”,历两代皇帝延续四十年;唐朝的“贞观之治”,也先后延续四十来年;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延续一百三十年左右。现如今,从去年的奥运会到今年的国庆六十年,中国日益呈现出一片盛世景象。此次的盛世是否能够真正确立,能够延续多少年头,会令后人如何评价,都是我们今人要特别努力之事。

      当复兴在望的时候,且不可被乐观景象冲昏了头脑,更需冷静分析得与失。日本NHK电视台近年拍摄的中国系列电视片《激流中国》,揭示了中国社会所存在的深刻矛盾,该片通过网络居然在中国民间揭起一股叫好风,据闻后受中国官方限制。中国仍需面对许多挑战,贫富差距、腐败、污染、民族问题,我们不必排斥问题被别人揭示,我们应做的是自己解决问题。

      中国仍然需要改革,有些方面需要转型,比如政治需要改革,共产党需要转型。这些都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盛世能否真正来临,来临后能够持续多久。

      中国人很聪明,百姓的悟性很高,国际上流行的东西没有什么学不会。即使这次阅兵出现的歼11-B,尽管境外说是模仿俄式飞机,但不要紧,只要再给中国一些时间,中国最终都能掌握。

      中国民间社会有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只要政策得当,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实现。

      去年,世界通过奥运看中国;今年,世界通过阅兵看中国。通过这两个不同的视角,让世界看见一个立体的中国。

      “十一”之夜的烟火晚会,其璀灿和耀眼度超过了去年的北京奥运会。愿这种光亮照耀着中国,一直正确地走下去。

    作者是资深时事评论员

     

    《联合早报》

©2015 www.irixin.com  皖ICP备15016087号-1  Contact us   Technology Support: Relax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