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石油10年600亿美元的海外扩张计划,正在加速实施。在这一计划中,上市公司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石油海外扩张的主体——中油勘探,未来将由上市公司完全控制;中石油集团现有的海外资产,也将择机装入上市公司。
中石油的海外扩张步伐,正在加速。
5月20日,在2009年度股东大会间隙,中石油(601857.SH)董事长蒋洁敏对记者表示,在获得壳牌叙利亚油气开发公司35%的权益后,中石油将获得管理岗位席位,并考虑今年在叙利亚建成年加工能力500万吨的炼油厂。同时,中石油在伊朗的开发也已开始,今年可能开建一个年产100万吨的小项目。
中石油海外扩张的整体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计划投资600亿美元,将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年产量提高至2亿吨。
目前,这一计划主要由中石油集团实施,但中石油上市公司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蒋洁敏表示,中石油目前海外扩张的主力军、由中石油集团和上市公司各持股50%的中油勘探,未来将由上市公司完全控制;而中石油集团目前拥有的海外业务,除去类似苏丹的敏感性资产,也会选择一定时机装入上市公司。
五大合作区
在叙利亚和伊朗的新项目,是中石油中东油气合作区的又一进展,这也符合近年来中石油集团公司的海外发展战略。
在今年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工作会议上,该公司总经理薄启亮,已提出了海外业务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规模、有效、可持续”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即按照“突出中亚、做大中东、加强非洲、拓展美洲、推进亚太”的思路,继续做大做强各海外油气合作区;加快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如今,中石油的这一海外扩张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在两天前发布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中石油表示,去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高达6962万吨,相当于“从海外搬回国内前两大油田的总产量”。2009年,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为4000万吨,而第二大油田长庆油田的总产量为3000万吨。
同时,为了配合海外战略的展开,中石油对内部架构也进行了调整。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石油集团将所持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中油勘探)50%股份转让给中石油股份,实现中石油股份对中油勘探百分之百控股。中油勘探系中石油集团旗下负责海外油气业务的子公司,目前由中石油集团和中石油股份分别持有50%股份。
蒋洁敏对记者明确表态支持这项交易。“2008年曾经启动这项交易,但因为当时油价太高而暂停。目前这项交易还待国家批准后重启,若交易完成后,中油勘探最终将撤销。”
中油勘探是中石油目前海外扩张的主力军。从1993年起,中油勘探就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并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2009年底,中油勘探在全球29个国家参与运作与管理着81个油气合作项目,初步建成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个海外油气合作区,基本形成了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和炼油化工与销售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石油产业链。
蒋洁敏表示,中油勘探撤销后,中石油股份(601857.SH.)将成为未来(海外扩张)的主体,中东、中亚、非洲、亚太、美洲将成为中石油海外五大合作区,实现海外油气权益产量每年2亿吨。中石油计划为此投入600亿美元。
扩张进行时
凭着较低价竞标和溢价收购,中石油近期在海外的“服务竞标”和“资源收购”两个市场,接连得手。五个月的时间,中石油已经在海外扩张方面上演了帽子戏法。
1月18日,中石油中标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生产开采服务合同。当时,一位中石油高层对记者表示,“进入伊石油市场是最重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储采比,还能带来大量劳务输出合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
3月22日,中石油又联合壳牌,出资3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公司Arrow.4月30日,这一交易已获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
5月19日,中石油再次宣布收购壳牌叙利亚公司35%股份。此前,中石油已通过持股50%的喜马拉雅叙利亚公司,从而获得在三个生产许可证和幼发拉底石油公司中的权益。
蒋洁敏表示,虽然中石油此前已经成为幼发拉底石油公司的小股东,但没有管理权,此次与壳牌进行股权合作,中石油将获得管理岗位,参与这个公司的管理。在其看来,这将更有利于中石油的国际化运营,有助于中石油海外业务拓展。与此同时,中石油还将与壳牌考虑在叙利亚建立500万吨炼油厂。
在5月20日的股东大会上,蒋洁敏还透露了中石油在加拿大和伊朗的最新进展。
2009年8月,中石油宣布以19亿加元(约合118亿人民币)收购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油砂公司Mackay River和Dover两个油砂项目60%的开采权益,这两个项目的日产量最多可达50万桶。
蒋洁敏称,目前加拿大油砂项目已经完成交割,资源量非常丰富,他表示在此基础上,中石油将会在加拿大建设一个年产2000万吨的重油产能基地,这一工作目前正逐步展开。
而在伊朗,中石油2010年年内可能建成一个小型项目。
据蒋洁敏介绍,这是一个有107年采油历史的老油田,原本基本已经废弃,目前,中石油计划建设成年产量100万吨的项目。蒋洁敏强调说,目前,中石油在伊朗的业务主要由集团承担,上市公司没有参与。
机遇与风险
不过,在中石油的海外扩张进程中,机遇背后亦隐藏着一定的风险。
5月2日,澳洲财政部表示计划征收“资源超额利润税”,具体内容是自2012年7月1日起,面向全部非可再生能源领域征收高达40%的超额利润税。
这给中石油与壳牌正在联合收购的澳洲Arrow能源公司的未来盈利前景,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对于这一上个月刚刚获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了的项目,中石油期望颇高。交易完成后,中石油和壳牌的合资公司将持有Arrow能源公司在昆士兰州的煤层气资产和国内电力业务,澳洲壳牌在昆士兰州的煤层气资产,以及未来的柯蒂斯岛液化天然气加工厂。
蒋洁敏表示,中石油已经组成了一个工作团队,正在研究“资源超额利润税”将对公司业务产生何种影响,结果出来后将予以公布。
大后方的变数
而中石油海外扩张的根基,仍是国内市场。石油、天然气税收和定价政策的调整,将左右中石油的最终收益。
今天上午举行的中国石油(601857.SH)股东大会上,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首次确认资源税改革将在新疆试点,石油天然气以往的从量计征方式,将被改为从价计征。
据了解,此次改革之后,石油的资源税有望按照5%统一税率从价计征。此前,在本周召开的新疆工作会议上,资源税改革也被作为是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曾在2005年有过一轮上调。从2005年7月起,原油资源税从14元/吨提升至30元/吨不等;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也比以往高,从7元/千立方米提升到15元/千立方米不等。
此次资源税改革如若最终落实,中石油国内的石油天然气业务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中石油财务资产部人士此前曾表示,如果资源税调整为5%,中石油的对应成本将大约增加6倍。以中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1.356亿吨为基数计算,如果每吨油价稳定在5000元上下,按照从价按税率的5%征收,那么中石油一年将上缴339亿元。
蒋洁敏表示,希望资源税改革与现在征收的石油特别收益金结合起来征收。“原本特别收益金的起征点为40美元,由于汇率问题,目前起征点实质已降至33美元左右。”蒋洁敏说。
不过,中石油因资源税调整而增加的成本,有望随着未来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进展,而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
蒋洁敏称,“未来,天然气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毋庸置疑的。”据了解,未来10年,天然气的产量可能占到整个中石油集团油气当量的50%左右。而目前,中石油的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在国内占据70%左右的份额,而管道天然气份额更占到了75%。
目前,随着中亚天然气进入中国,中石油已开始承担高价进口气的压力。在中石油的规划中,除中亚——天然气项目外,还有俄罗斯、缅甸和海外液化天然气等国外资源有待引进,这些进口气的平均成本,均高于国内自采气。
此前有报道称,天然气改革将会实行加权平均定价来确定天然气门站价格。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气改方案将最迟在二季度公布。
蒋洁敏称,“天然气价格,应该充分地反映天然气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供需关系。”但他亦称,气价改革仍需要一个过程,要把公司的利益和社会利益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