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获悉,虽然眼下A股市场比较低迷,但一向是A股市场投资风向标的社保基金依然看好A股市场,目前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一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高管表示,目前社保基金看好A股市场,正在给原有社保账户追加资金、加大投资力度。他还表示,除此之外,目前国外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其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构也非常看好A股市场,这些机构也正在追加资金进入A股市场。“社保基金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均会选择加大入市力度,而在市场严重高估的时候,则会选择获利了结。”该高管如此表示。据悉,韩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韩国国家养老金计划在今年1月获得QFII资格,该机构的QFII额度已用完,并明确表示要申请增加投资额度。
这个观点得到了另一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相关负责人的印证。该负责人透露,近期社保基金还增加了一些进入A股市场的账户。此外,南方一家社保基金管理人相关人士也证实,近期社保基金确实增加了入市资金。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该公司旗下货币市场基金被保险机构赎回近百亿,这些资金将转道进入A股市场。
从公开信息看,相比过去两年,今年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颇为积极。近期嘉实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发行沪深300ETF,博时基金管理的社保402组合和易方达基金管理的社保407组合均认购了11.78亿元,两只社保组合合计认购了23.56亿元。此外,在今年3月份中国南车的定向增发中,社保基金认购中国南车7847.5万股,认购资金达到3.5亿元。另外,在今年1月份格力电器的公开增发中,易方达基金管理的社保502组合、鹏华基金(微博)管理的社保503组合、南方基金管理的社保401组合和101组合、嘉实基金管理的社保504组合以及中金管理的社保410组合等账户认购均比较积极,这些社保组合认购格力电器的资金总额超过6亿元。
这是一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国家舰队。它所管控的资金规模在过去12年内几乎膨胀了50倍,真正的购买力在沪深两市无人可及,它就是正行走于舆论风口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社保基金的麾下,集结着国内目前最优秀的基金公司和管理人。最近十年,这支团队已在股票、债券、信托、货币、股权乃至实业领域架构起恢宏的投资版图。上一周,他们刚刚与中石油、宝钢集团合作,斥资百亿投资了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不免让市场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身份又多了一份好奇。
如今的它,即将成为全社会养老金的管理人和这个国家近一半国有股权的持有者,重任之下,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似乎再也不能被“雪藏”了。
尽管上周四,率先将1000亿元养老金交付社保基金管理的广东省社保部门再一次表态,养老金入市“能够保证只赚不亏、旱涝保收”。但正式进入建仓周期的广东省养老金动向,仍旧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
社保基金的管理能力究竟如何,投资手法又是怎样?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社保基金却留给了我们12年的光阴。对于评估一支长期价值投资团队的管理水平,12年足矣。
大起大落中洗礼
2000年8月,国务院为规模浩大的社保资金找到了管家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正式成立。同年,中央财政直接向理事会的账面划拨了200亿元款项,正是从这200亿元开始,投资界的“国家舰队”起航了。
最初的5年,社保基金也在摸着石头过河。直到成立一年之后,理事会才谨慎试水股票投资,在2001年7月以4.22元/股的成本价格成为中石油首发上市的战略投资者。到2002年,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已成功站上千亿元红线,不过其中约75%的资产都以存款的形式搁置在了银行系统。
于是,理事会开始酝酿第一次质变。
2003年6月,社保基金做出重大决定——委托南方、博时等6家基金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正式进军二级市场。
委托投资模式在2003年下半年带来的1.64亿元收益激发了理事会的热情。到2004年年底,委托投资的规模几乎翻番,甚至与社保基金在银行的存款规模不相上下,而委托投资模式在当年所产生的收益更是超过了9亿元。
二级市场初战告捷后,理事会在2005年快速建仓了封闭式基金,年内买入证券投资基金超过3800万元,斩获收益接近200万元。
从2000年到2005年,社保基金的规模从最初的200亿元上升到2118亿元,足足扩张了十倍。但与此同时,上证综指却从2000点上方下滑到1100点附近,甚至在2005年年中滚落到998点。
真正的厮杀才刚刚开始,A股的惊涛骇浪还远未到来。
2006年起,沪深两市迅速回暖,短短半年,上证综指涨幅超过44%,深成指更超过50%。早已习惯了A股低迷气息的社保基金似乎并不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温暖。终于,当沪指在2006年盛夏稍稍“假摔”后,社保基金果断停下了持续数年的增仓脚步,仅2006年第三季度,便大规模减持股票1.7亿股。
然而事实上,一波剑指6000点的真正牛市才刚刚起航,激情的火焰甚至直烧到2007年四季度才渐渐熄灭。但如此一波牛市行情中,独步武林的社保基金却一路洁身自好,不断收缩战线,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数量从2006年的250多家减少到2007年底的100家左右。
尽管如此,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仍旧从2005年的4.16%直接跃升到2006年的29.01%,到2007年甚至达到了43.19%,委托投资对2007年社保基金总收入的贡献率接近90%。
社保基金的管理团队果真耐得住寂寞吗?进入2008年,社保基金挥师东进,此前在1500点附近便早早收兵的它,如今却在沪指刚刚跌落到5000点的时候就毅然增持,持股数量到2008年底已恢复到156只股票。然而空头势力并没有因社保接盘而收手,两市股指在这一年断崖式暴跌,双双跌落回2006年的水平。
结果,社保基金2008年净亏损336.7亿元。
痛定思痛。2009年2月,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在公布2008年成绩单的同时,郑重承诺:“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将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当月起,社保基金停止在A股开设新账户,进入了长达一个季度的观望期,并就此错过了危机后的第一波小牛市。
这或许是社保基金12年成长道路中,最不堪回首的片段。
危机过后的抉择
危机稍稍安定,中央便筹划起了社保基金的第二轮扩张,2009年6月颁布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为社保基金引入了新一波“水源”,国有股权划转在2010年进入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