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综合讯)中国央行近日发布的一个开放资本账户报告,引发广泛的关注。
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并将整个过程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
有分析指出,若规划中的设想得到实施,全球经济格局在今后10年里将经历彻底变化。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股市和债市的参与程度将大幅提高,目前,这两大市场基本上对境外人士关闭。人民币也将扮演更重要的国际角色,削弱美元的霸主地位。中国企业将以大得多的规模,收购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美欧同行。
《经济参考报》报道,由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领衔的课题组撰写的报告提及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开放步骤时称,短期内先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
随着人民币的日益国际化,有关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深受国际瞩目。而开放资本账户一直为各方所顾虑的就是风险问题,在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怎样兼顾风险防范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报道,这份名为《中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表示,当前全球市场估值较低,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间。对于资本账户开放可能产生的风险包括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错配、外汇储备波动以及国内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目前都可控。央行认为如果等到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等完全完成,将可能错过一个好机会。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中国《金融时报》专访时指出,近年中国已经加快了开放资本账户的步伐。从宏观层面来讲,中国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稳定,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已逐步增强,金融监管能力不断完善;外汇储备雄厚;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备,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化解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而在微观层面,中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步伐均不断加快,市场机制愈加健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国内企业以及金融市场中的广大投资者也有开放资本账户的需求。
此外,加快资本账户开放,促进资本自由流动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获取先进技术、扩张市场份额。因此,资本账户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利大于弊。
但他也指出,资本账户的开放必将带来国际资本大量、快速地流入流出,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增加,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微观主体抗冲击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开放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