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文 >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或现防风险和改革双主题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瞻:或现防风险和改革双主题

    发布时间:2012-01-06 16:15 来源: 财经网

    在当前形势下,此次会议上风险改革两个主题可能并重。他指出,第四次会议不仅应关注外部风险,还应关注内部风险

    【《财经》综合报道】15日,据新华08网报道,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16日起召开。在全球经济被二次危机阴影笼罩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此次会议备受各界瞩目,业内人士预计届时将明确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风险防范和改革 会议或现双重点

    回顾历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发现风险改革两大主题围绕。1997年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召开,会议侧重关注风险,加强了中央对全国金融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2002年召开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当时中国已入世,在此大背景下会议重点关注改革,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后可上市。2007年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继续强调改革,成立了中投公司,推进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

    即将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市场对会议重心众说纷纭,一些专家纷纷提到风险防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此次会议上风险改革两个主题可能并重。他指出,第四次会议不仅应关注外部风险,还应关注内部风险,欧债危机仍在进行,中国金融机构需要抵御外部风险输入。此外,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留下了不少风险隐患,如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等亟待解决。

    第一财经研究院则认为,金融工作会议或更强调风险防范。据报道,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指出,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处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频率加快的时期,由此判断,金融工作会议应该更加务实,有关防风险的问题或将更加突出。毕竟,在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要求之下,金融首先要稳,其次才是追求市场化的进步。

    完善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待破题

    2010年初,20个部委办局总动员,并分头领衔由国务院直接部署的“15项重大金融课题,包括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个重点就是,借鉴欧美金融业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如何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过去全世界的金融监管只是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据夏斌介绍,虽然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提出宏观审慎管理或监管,但是真正开始认真研究并被国际社会普遍重视,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要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抓紧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创新工具和手段,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

    夏斌剖析了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认为,要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这一问题,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恐怕难以彻底解决,许多方面还亟待破题。例如,贯彻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与贯彻巴塞尔协议是什么关系;存贷比管理与巴塞尔协议、与央行灵活的宏观调控又是什么关系等。

    金融改革重点或转向价格信号及金融市场

    专家认为,在金融监管体制之外,金融体系的改革重点也将有所转换。巴曙松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从大趋势看,过去主要是基于金融机构的改革,这些改革告一段落后,现在将转向利率汇率机制,这些价格信号和金融市场的改革。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对经济参考报表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最为紧迫。

     

©2015 www.irixin.com  皖ICP备15016087号-1  Contact us   Technology Support: Relax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