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文 > 平安银行“盈丰”巨亏背后

    平安银行“盈丰”巨亏背后

    发布时间:2011-08-16 01:17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银行FOF(FundofFund,也叫基金中的基金”)基金优选产品,通过从基金之中选取优质基金,理想的情况下既减少风险也可以实现更高的收益。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平安银行81在网站披露,该行三款盈丰基金优选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净值,到731分别为0.6995元、0.6638元、0.7745元。这意味着,在多次展期后,投资者3年多的回报却是分别亏损30.05%33.62%22.55%

    近日,不少消费者通过本报与腾讯网联合主办的315消费投诉绿色通道表达关切,希望得到合理的解释。

    投资判断失误致巨亏

    据了解,81日,平安银行在其网站发布公告称,到2011731日,该行基金优选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FOF)盈丰0708、盈丰0712、安盈0808三产品的净值分别为0.69950.66380.7745。公告还称,上述3产品将开放赎回,赎回价格为819日单位净值。

    记者注意到,平安银行在上述产品到期后将给予结期处理,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希冀通过展期挽回损失的想法成为泡影,陷入巨亏泥潭的盈丰三兄弟终于将退出市场。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平安银行这3款产品,有两款是2007年发行,一款为2008年初发行。其中,盈丰0708产品说明称,该产品投资范围为国内依法公开发行的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和现金类资产,现金类资产包括新股申购、银行存款、国债回购等经委托人认可的其他投资。在收益方面,该行宣称,本理财计划以基金投资为主,预期年收益率有望达到6%~25%(上不封顶)。此外,产品说明还强调,根据产品的资产配置,以平安证券管理的基金帐户近4年的历史数据进行测算,本计划持有二年的年化收益率大于10%的概率为90.29%

    然而,在证券市场风云突变和管理人的投资失误下,上述3产品却深陷巨亏泥潭,25%的收益率也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201093,平安银行网站公告称,盈丰07080712和安盈0808三款FOF产品需延期。当时,三款产品累计分别亏损 31.44%34.95%24.1%。事实上,这已经是三款产品第二次提出延期。盈丰0708、盈丰0712和安盈0808分别在20099月、12月和20103月已进行过一次到期展期。那时三款产品各自亏损30.22%30.59%20.76%虽然2008股市大跌的系统性风险无法避免,但去年普通投资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号称专业的银行理财机构却白忙活一年,让人感觉25%的收益率简直就是个讽刺。投资者纷纷在网上质疑银行的理财能力。

    然而,本报记者查阅相关投资报告发现,盈丰系列产品巨亏,源于平安证券投资经理的判断失误。

    据了解,盈丰三兄弟的投资对象都是平安步步高基金优选集合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步步高优选),该信托计划的受托人是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管理人是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步步高优选证券投资基金占投资总额的0%~80%,新股申购等现金类资产占投资总额的20%~100%。从2007919日成立之后,累计产品净值增长率高于零轴的时间只有短短5个来月,之后便一路向下,最多的时候亏负幅度高达约50%。

    2008年底,步步高优选的净值跌到谷底,当时累计亏负接近50%。在政府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并大幅降低基准利率后,步步高优选的投资经理认为救助只能减缓经济下行的幅度和速度……市场短期大幅反转不具备可靠基础。基于此,投资经理大幅降低了持股基金仓位。

    然而,2009上证指数狂涨79.98%,同期华夏大盘、银华核心、新华优选成长等公募基金收益甚至都超过100%。这意味着,倘若步步高优选能俘获到绩优基金,那么当年几乎就可以实现扭亏为盈。可是,该产品当年收益率却只有10%左右。当年底,投资经理在年度报告中坦承:本账户在2009年初投资过于保守,未能抓住底部建仓的时机……账户采取了非常保守的投资策略,致使错失上半年的有利行情

    记者还发现,步步高优选的投资经理也多次更迭。其最早的投资经理是去年以半年30%收益领跑基金一对多专户的封树标,其后分别为易胜、李林岭和王增财。后二位投资经理均从2009年开始接任。巧合的是,这两位还以同样的先后顺序出现在华夏银行推出的创盈7产品中,该产品今年128日到期后,持有人亏损达44.6%,创下FOF亏损之最。

    25%收益率涉嫌欺诈?

    对于25%的收益率,平安银行解释称是参照了相关经验数据的,在股市高歌猛进的情况下,25%的收益率根本不算什么。对此,业界人士表示不敢苟同。广发银行一位理财产品销售经理告诉记者,收益率区间从6%攀升到25%,目的就是吸引客户购买。

    长期从事金融理财维权的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部门对待银行理财一直坚持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也就是说卖者有责是前提,银行有义务保护客户的权益。如果银行在销售上述理财产品时没有告知风险,也未对金融消费者作通俗易懂的说明,那么银行就涉嫌虚假宣传。

    张远忠告诉记者,20097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第18条明确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基金。然而,上述理财产品在此后展期仍进行上述投资,明显违规。延期相当于新订立合同购买产品,既然是新产品就得遵守上述规定。张远忠说,展期还意味着银行对持有人的赔偿延期,这相当于变相欺诈。

    能否信任银行理财能力

    记者了解到,2007年股市特别热时,不少银行为了拼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争相推出FOF产品,随之也出现了FOF产品集体巨亏的现象。根据银率网发布的报告,2009年到期的5388款理财产品中,有103款零收益或负收益,其中FOF产品更是占据了亏损榜的前8位。除了平安证券管理的4只产品,还有交行的得利宝天蓝精选民生银行非凡理财FOF”等。

    有人认为,这是银行对证券市场投资经验存有欠缺,但平安银行对此予以否认。平安银行称,上述三款产品主要是平安证券在负责投资运营,平安银行负责其中的销售环节,所以根本不存在投资经验欠缺一说。

    业内人士对此证实说,银行发行的FOF都交由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去投资,极少量产品由银行自己投资管理。比如,光大银行发行的同享1产品就由光大银行自己的投研团队管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毕竟是少数,不能据此质疑银行的理财能力。谢银霞说。她认为,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今年的收益率都还不错。关键是委托管理的产品,银行也有收益在里面,这会造成银行以销售为导向,而对投资管理人能力考察不够。

    是否该选择展期

    为了缓和投资者的不满情绪,同时也给产品经理一个减小损失的机会,这类产品的发行银行纷纷推出了展期的方式。那么,持有人该不该以时间换取空间呢?

    对于盈丰三兄弟的持有人来说,选择展期绝对是个错误。然而,也有FOF产品展期后实现解困的。例如北京银行基金宝工商银行2008年第3期基金股票双重精选等。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展期产品有半数亏损。

    为何FOF产品的投资结果差异会这么大?业内专家对记者解释说:一是股市风险,因为FOF产品将部分资金投放在基金上,基金随着股市表现而波动,这直接影响FOF净值;二是投资顾问的投研能力,建仓时机和仓位比例对产品净值影响很大;三是基金经理更换风险。

    业内人士直言,最重要的还是看投资管理人的能力,合作证券公司的风格是激进还是稳健,直接影响收益和风险。平安证券在债券投资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资产管理上尚有差距。

    在谢银霞看来,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是否展期,要根据产品的投资渠道、方向进行选择。另外,如果频繁更换投资经理,也得注意管理人投资策略的延续性。

     

     

©2015 www.irixin.com  皖ICP备15016087号-1  Contact us   Technology Support: Relax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