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昨日由财政部代发的第一、第二期地方政府债券遭遇尴尬,不仅中标利率远超去年水平,其中的3年期品种还出现了流标。
实际上,每年由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与各县市发行的城投债等地方融资平台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前者不仅有着接近国债的高信用等级,而且同时享有免税待遇。而昨日未能招满,主要原因还在于市场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心存“忧虑”,致使本期新债招标的风险溢价被抬升了。
据悉,昨日两期地方政府债券的期限分别为5年和3年,计划招标数量各为254亿和250亿元,发行涉及到云南、新疆等十多个省区市。发行结果显示,5年期品种票面利率3.84%,3年期品种利率3.93%,均超出去年地方政府债合并发行以来的利率水平。同时,两者还出现了期限与利率之间的倒挂。
参与投标的一家国有银行交易员向记者透露,尽管地方政府债信用风险几乎为零,但由于受到地方债务平台“纠纷”的影响,市场对其的风险溢价不可避免地被动抬升,因而对发行人提出了更高的收益率要求。历史数据显示,自2010年合并发行以来,本次中标利率高居各期之首。去年总共10期地方政府债中,利率最高的是去年11月招标的5年期品种,票面利率为3.7%。
此外,由于“粥多僧少”,昨日计划发行250亿元的3年期品种尚有10.6亿元未能招满,出现了流标,成为自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以来的首例。统计显示,去年6月的第一期品种,就因为发行量过大等原因而险遭流标,认购倍率仅为1.02倍。
对于昨日的流标及利率走高,宏源证券自营部门一分析师指出,除了地方政府债本身的流动性稍弱等原因外,当前市场资金面依旧偏紧以及投资者对未来通胀高企的担忧等,也共同推高了本次招标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