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位列本次最佳董事会第三名,白酒行业第一名,源于5年来的励精图治。
2004年,泸州老窖总资产25亿,五粮液88亿,泸州老窖仅相当于五粮液的28%;2008年,泸州老窖总资产51亿,五粮液135亿,已相当于五粮液的37%。2005年之前,泸州老窖是营业收入远远低于五粮液和贵州茅台,2005年之后,泸州老窖是白酒股中的成长王。
从最老化的白酒股,到最富创造力的白酒股,泸州老窖是中国老一代国有企业艰难转型的一个典范。
泸州老窖近10年中,董事会的人事上变更不断,历经三任董事长,但所幸的是,泸州老窖一直在朝一个现代企业的路上走,而且没有出现伤筋动骨的波折,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泸州市政府和泸州老窖之间富有艺术的互动,以及泸州老窖灵魂人物的励精图治。
泸州老窖前董事长袁秀平的请辞与现任董事长谢平的空降,可类比于五粮液股份公司前董事长王国春的去职与现任董事长唐桥的空降。袁秀平对泸州老窖的再造之功,虽不可与王国春同日而语,但性质大体是相似的,即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奠定。没有袁秀平当年开发的过窖1573,就没有泸州老窖今天的快速发展。同样,他留下的多元化战略,也让继任者深受其苦。
不过,与五粮液的唐桥比较,同样来自政府的谢明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上更具激情、力量与智慧。
在同样面临改制难题,政府介入的空间中,对品牌管理实行“铁腕政策”,痛下杀手砍掉冗余品牌。从金字塔结构,到双品牌战略,用谢明的话来说,就是“对所有老窖的品牌,我们都要实行动态管理。一个品牌的决策权在董事会。”表现了充分的执行力。
泸州老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探索难能可贵。一则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营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包括设立贵宾服务公司、与经销商组建股权结合的捆绑式销售公司,二则是管理层治理,股权激励方案和进程有较为明确规划,一直谋求的国有股权下放在近期得以实现,此举意在进一步扩大职业经理人比例。
非常有意思的是,近期泸州老窖董事会悄然增加了多位资本界独立董事,这是泸州老窖从传统产业向金融、证券等产业扩张的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