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打破白酒行业双寡头,形成三足鼎立格局背后的推手就是他;1573牢牢占据三甲之位,其实只是价值回归。他 深谙酒道、商道,修正多元化发展为双品牌战略,用超高端品牌引领消费并创造利润,以中低端品牌去扩张市场份额;其实,他手中的底牌很简单(历史文化),但他出牌的套路却与众不同;中国的文化能走多远,白酒就能走多远。其股价翻了近30倍,受到各类投资者的追捧.
谢明 四川泸州人 1955年10月出生,研究生 高级经济师 曾任泸州市进出口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龙马潭区区委书记等职务,2004年6月担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泸州老窖在1952年就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一直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然而,进入到90年代,泸州老窖忽然失去竞争力,无论是知名度、规模、业绩还是行业排名,均在业内大幅下滑。不仅如此,在股票市场上,作为行业龙头的老牌上市公司,股价却长期震荡徘徊,不受人青睐。但是,近三年来,随着国窖1573品牌力的爆发,泸州老窖在各种市场上均受到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竭力追捧,公司利润大幅增加,股价直线上扬,最高涨幅接近30倍。
作为国有控股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任领军者,他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泸州老窖的辉煌能否得以延续,关键依然在于谢明,在于他将如何再打出手中的底牌。
人物小结:高级经济师,四川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泸州市经济委员会高级经济师、处长,泸州老窖董事长
谢明简介:
谢明,研究生,高级经济师,四川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曾任泸州液压附件总厂工程师;泸州市进出口公司进出口部经理;泸州市经济委员会高级经济师、处长,新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泸州市纳溪县(区)副县(区)长;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泸州老窖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他被认为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在他的带领下,2005年泸州老窖成为白酒行业率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企业。
泸州老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叱咤中国酒坛,然而在上市后的12年间,因种种原因,业绩、股价、名气起起落落,2005年后,新任董事长谢明率泸州老窖在白酒业第一个完成了股改,超高档的国窖1573畅销全国,业界人士惊呼,酒业王者归来了,泸州老窖重新活力四射。
做过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的谢明自称白酒业的新兵,今年是他担任泸州老窖董事长的第三年。谢明说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他在上任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员工认可、业界认可、市场认可。他曾一一拜访过茅台的季克良、剑南春的乔天明等业界前辈。“我们几个人私下是很好的朋友。”谢明坦言,剑南春的市场做得比较好,而五粮液的目标管理非常到位,茅台的经营理念也值得认真学习。一份谢明的简介透露,“在成功路上最感谢的人”一栏中,他填写的是“名酒企业的各位老总和老窖员工”。
铁腕治老窖苦心酿名牌
近两年,谢明对公司的品牌治理可谓是铁腕。在保持泸州老窖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他大刀阔斧对系列品牌进行了清理,着力推动新产品和品牌的开发建设,使泸州老窖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销售收入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以国窖1573为核心的高档品牌已成为中国高档白酒的一面旗帜。
“这两年,我们已砍掉了51%的杂牌。”谢明说,他们廓清了泸州老窖的品牌战略,使“泸州”牌和“国窖”牌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大大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
据了解,“中国酒城”泸州白酒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上规模的就有22家。这既是老窖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也是突破的难点。以谢明为首的核心管理团队敏锐觉察到,要实现突破,必须抓住新一轮酒业发展的机会,整合泸州酒类资源,于是他们派员摸市场、搞调研,然后做出了成立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的重大决定。去年5月,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正式破土动工,该工业园区由泸州老窖集团控股和运作。泸州老窖集团整合泸州酒类上下游资源,包括酿酒、包装、物流等。据规划,到2010年,白酒工业园区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柔情织大网精心谋共赢
“做企业就得精打细算,做股份制企业就得保证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这两点做好了,就不会出现低级失误,”谢明说。为了做好企业,他拜访与泸州老窖有关的证券、投资人士达300多人次。作为全川和全行业第一家股改的企业,泸州老窖去年股价一路飙升,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去年,泸州老窖销售利润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股票市值也从2005年末的约3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00多亿元,增长了惊人的六倍多,已超额兑现了股改第一年对股东的承诺。
市场网络的精心建设对酒类产品销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泸州老窖借股改的东风,做足了资本市场文章,固化了经销商渠道。“培育大客户,利益共享”,是谢明的又一着妙棋。老窖成功实施了向主要经销商定向增发3000万股的计划,这种向经销商发行股票的模式在白酒行业尚属首家。有媒体评论,这是为经销商戴上“金手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