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看3大巨富成功故事 简单法则成就亿万财富

    看3大巨富成功故事 简单法则成就亿万财富

    发布时间:2009-12-12 09:31 来源: 钱经

      洛克菲勒:世界财富标记

      他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他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他是一个相当勤勉和生活简朴的企业家,从不喝酒,没有虚荣心,甚至不考虑外表形象问题。惟一的嗜好就是骑马。

      他曾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接触近现代乃至当代美国商业史,都难以绕开这个家族的姓氏: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基金会、大通银行、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还有令全美国伤悲的在9·11中倒地的“双塔”。

      洛克菲勒的发迹和致富,在许多人的眼中一直是个传奇,高不可攀。但当我们细细解读他的财富聚集路径时,又不禁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

      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起点和目标,才能最终走向成功。越是遇到挫折,决心越是要坚定,因为这时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小镇上,他们的家族是在18世纪由德国移民到美国的,他的父亲比尔是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使得他们不得不一次次的搬家,日子过得非常不安定。据洛克菲勒的邻居后来回忆说:我从来就没有见过像他们家那么可怜的孩子。后来,洛克菲勒的家搬到了克利夫兰市。

      16岁时,洛克菲勒便开始面对艰难时世,准备打工挣钱贴补家用。洛克菲勒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那些知名度最高的公司,每天早晨8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西裤,高高的硬领西服,扎上黑色领带,去做预约的面试。他一再被人拒之门外,但一直在坚持。六个星期后,他又开始将选中的公司重走一遍,有的公司甚至拜访了两三次。但依然没有结果。然而,洛克菲勒越是遇到挫折,决心越是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洛克菲勒走进了一家名叫休伊特·卡特尔的公司,这里刚好有一个记账员职位的空缺,公司二老板亨利·卡特尔就叫洛克菲勒午饭后再来。午饭后,洛克菲勒见到了这家公司的大老板艾萨克·休伊特,他仔细看了看洛克菲勒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晚年的洛克菲勒依然记得那时自己喜出望外的心情,并将9月26日这一天作为“就业日”庆祝,规模超过了自己的生日宴会。

      大老板休伊特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情丝毫没有提及。三个月后,洛克菲勒才收到第一笔微薄的报酬。但从那时的记账开始,打开了洛克菲勒精于计算的财富生涯序幕。

      有一次休伊特·卡特尔公司做了一笔大理石生意,承担运输业务的有三家公司,到货后却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有瑕疵。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老板把责任推到运输公司身上,绝妙之处在于:洛克菲勒分别向三家公司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样得到的赔款就高出原来的两倍之多。休伊特·卡特尔公司借此发了一笔横财。洛克菲勒对商业与生俱来的感觉和出色的组织实施能力,令老板对他极为欣赏。

      石油VS洛克菲勒:谁成就谁?

      100多年前的人们,谁也搞不清石油究竟是昙花一现的产业还是能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洛克菲勒相信石油行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探矿十分冒险,而炼油既保险(资讯论坛产品)又能赚大钱。

      1858年,洛克菲勒和一位名叫克拉克的英国朋友筹备成立二人公司,最初约定各自投资2000美元。洛克菲勒手头资金不足,就以10%的利息借来1000美元创业。于是,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业务是经营农产品。

      1859年8月27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全国出现了采油热,成千上万的冒险家和投机家拥到了那里,在那些疯狂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炼油厂诞生——把原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后,主要用于照明使用。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于石油生意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借此发财。于是,他们就一致推举年轻的洛克菲勒先去实地考察。当洛克菲勒到达宾夕法尼亚州附近的小镇时,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架和零乱、简陋的挖井设备,使他多少有些沮丧。更为重要的是,洛克菲勒还注意到石油业蒸蒸日上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潜在危机。回到克利夫兰后,洛克菲勒告诉家乡的同行们:千万不要在原油生产上盲目投资。

      不久,由于原油生产市场供大于求,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原先20美元一桶的价格,两年内已经跌至10美元。三年后,石油价格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就在大部分投资者们纷纷退出时,洛克菲勒看到了机会,和克拉克、安德鲁斯合伙成立了自己的炼油公司,取名为洛克菲勒·克拉克炼油厂。安德鲁斯是照明用油方面的专家,他认为煤油比其他照明材料的光度要亮,未来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100多年前的人们,当时谁也搞不清石油究竟是昙花一现的产业还是能给人类带来长久的利益,大部分石油商人在那时浮躁的氛围中,只想着尽快将油井中的原油采尽,而没有人想去建立一个石油工业体系。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在于他相信石油行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前景。他认为:探矿十分冒险,结果几乎无法预料,相比之下,炼油既保险又能赚大钱。洛克菲勒坚信:炼油是整个石油产业链条中,最赚钱的环节。

      当时,每桶煤油能卖40美元,而炼一桶原油成本只要30多美分。年轻的洛克菲勒认定:只要改变一下产品,就可以使产品值钱得多。他所说的“改变一下产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加工增值”。于是,他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信心百倍经营着自己的炼油厂。很快,洛克菲勒·克拉克炼油厂日产量达到500多桶精炼油,成为当地最大的炼油厂。

      甩掉创业伙伴,历史性的一幕

      克拉克挣扎着又说:7.2万美元。洛克菲勒随即加了500美元。克拉克最终无奈地摊开双手:这家炼油厂归你了。洛克菲勒终于以他的远见和果断购得了这家炼油厂的全部股权,为他日后的大展宏图迈出了第一步。

      也就在这时,当初的两个好朋友、事业伙伴却发生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的合作分裂。

      洛克菲勒有一个嗜好:非常喜欢记账。无论是公司业务还是私人生活,都留下了一笔笔的账目记录。而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很是瞧不起这项行为,认为洛克菲勒做事刻板,像个谨小慎微的小职员,当不了大老板。起初,洛克菲勒还强忍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菲勒发现:克拉克缺乏战略思考,只要是欠下银行(资讯论坛产品)一笔钱,就会整日惴惴不安;克拉克则担心:这个冒失的年轻人,将来总有一天会把公司的资产全部抵押,而去孤注一掷。

      1865年2月1日,导火索被公司的一项银行贷款业务点燃,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彻底翻脸。然后,两人开始争夺这个当地最大炼油厂的所有权,最终决定竞拍。

      价格从500美元开始,当升至7万美元时,双方都出现了沉默——因为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这家炼油厂的实际价值。克拉克挣扎着又说:7.2万美元。洛克菲勒随即加了500美元。克拉克最终无奈地摊开双手,对洛克菲勒说:这家炼油厂归你了。26岁的洛克菲勒,以他的远见和果断购得了这家炼油厂的全部股权,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为他日后的大展宏图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开办了自己的第二家炼油厂,取名标准炼油厂。4年后,两家公司以联合股份的形式合并,在俄亥俄州注册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出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连续收购多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自己的铁路网络。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创建美孚石油公司,发誓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这一年的7月,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海洋运输陷于瘫痪。由于美国的石油销售主要依赖于出口,战争使得石油价格出现暴跌。不仅是石油业,整个克利夫兰市都出现了混乱、萧条和死亡的气息。所有的企业主都忧心忡忡、如临大敌,然而,洛克菲勒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的惊慌。

      1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宣布投降,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后,洛克菲勒起身离开办公室,并兴奋得拍打着他助手的肩膀说:法国战败,战争就要结束了,石油的需求将会迅速回升,我们又要发大财了!

      石油帝国血腥征战史

      洛克菲勒以其大量、稳定的货源相诱惑,同相关铁路公司组成了铁路大联盟——被称为“美国工业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从而基本完成了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霸业。

      其实,洛克菲勒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等待实施:他要趁此良机挤垮克利夫兰所有的炼油厂,成立自己的石油托拉斯帝国,把全美石油业的利润都装进自己的腰包。

      于是,洛克菲勒与铁路公司董事长斯科特等秘密达成铁路大联盟协定:所有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均携手合作,但只与特定的石油生产企业联盟,不允许中小石油企业加入,运费提高32倍,联盟成员可获一半折扣。这就意味着,联盟外的那些中小石油企业即将被淘汰出局。尤为关键的是,洛克菲勒还获得了石油企业加入联盟的审批权力。于是,洛克菲勒的石油霸主之梦即将成为现实。

      此举激起了美国中小石油企业的激烈反抗,他们联合组成“生产者联盟”,实行石油大禁运。但40天后油库空虚,银根吃紧,炼油业全面瘫痪,银行受洛克菲勒为首的大企业联盟控制不给贷款,中小石油业主只好投降,洛克菲勒在一个多月中,就吞并了20家炼油企业,形成了独霸局面。

      垄断炼油业后,洛克菲勒就向昔日“盟友”斯科特的铁路运输业开刀,并控制了这一地区的石油运输,并完全控制了整个大西洋沿岸原油及产品的价格。此后,洛克菲勒开始着手吞并宾夕法尼亚大油田。

      当时因为开采过剩导致油价暴跌,而洛克菲勒却以每桶4.75美元的高价收购原油。原油业主们利令智昏,纷纷贷款投入抢采,根本没有注意到合约中美孚公司并未保证长期用4.75元价格收购。在购进20万桶原油后,美孚公司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因为供过于求,原油价每桶只能在2美元以下。原油业主们这才发现钻进了圈套,却为时已晚,被逼纷纷宣告破产。美孚公司马上操纵成立一家新的“埃克森公司”,把那些原油主的企业股票一一收购起来,轻而易举地吞并了宾夕法尼亚大油田。

      完成了炼油区、石油运输和产油地的三步吞并之后,洛克菲勒就向垄断全美石油工业的霸主地位挺进。他说:“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惟有剪去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1879年6月,美国主要石油巨头云集洛克菲勒的豪华别墅,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托拉斯”石油工业集团——标准石油托拉斯。它是最高级的企业垄断集团,由各主要石油企业合并而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以谋取高额利润。托拉斯设“受托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掌握在洛克菲勒和其他三位石油巨头手里。

      后来,洛克菲勒暗中买通三位伙伴,以极优条件暗中进行股票交换,使大联盟成为实际上的美孚石油托拉斯。接下来,它张开巨鳄利嘴,一口气吞并了近百家石油企业,全面垄断了美国的炼油企业和石油销售,登上了石油大王的宝座。

      巨富背后的简单法则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北京协和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资讯论坛)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有人将洛克菲勒称为“那个时代最大的罪犯”,虽然言过其实,却也有几分贴切。那时的世界完全不同,如今规范商务竞争行为的法律条文当年几乎都不存在。在洛克菲勒“发明”托拉斯8年后,美国国会才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在商业巨头们的联合抵制下,该法成了废纸一张,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们甚至认为——垄断符合宪法关于个人财产权的规定。

      14年后,《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才真正发挥作用,这要得益于老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他下决心打击那些“缺乏起码做人道德”的富豪,但他宣称自己反对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努力使大财团的经营更有利于公众。在他的鼓吹下,美国先是在1903年干掉了北方证券公司,又在1911年,把标准石油公司拆了个七零八落。

      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后若干年,“规范商务竞争的法律规范”逐步建立,垄断被严格禁止,并开始对富人征收高额累进税和遗产税。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美国富人将钱财更多地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捐赠可以免税。

      当巨大的财富出现之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观念——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维度上都获得合法性的财富,才是对社会有益的、值得尊敬的,否则这个社会就会有危险。洛克菲勒及其家族聚积财富和处置财富的历史,影响的将不仅仅是美国富人。

      巴菲特与王永庆的共同致富习惯

      巴菲特10岁读到一本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他天天读,1000招倒背如流。他也始终牢记作者的教导:行动,行动,再行动。捡高尔夫球,捡废纸,不断寻找各种赚钱办法,最终找到了送报这个最适合他的工作,在14岁时达成了人生的第一个财富目标:1000美元。

      小巴菲特的致富秘籍是什么呢?

      勤奋。所有成功的最根本一项是勤奋,没有勤奋,再聪明,再有天赋,都没有用。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巴菲特,每天早上五点钟天不亮就起床,去坐第一班公交车到威斯切特社区送邮报。如果他晚到了,好心的公交车司机会多等小家伙一会儿。他的公交月票卡编号总是001号,因为他总是第一个去买。下午放学后,再坐公交回家,骑上自行车,到春谷社区接着送晚星报。每天两趟,风雨无阻,一天要送500多份报纸。

      光体勤不行,还要脑勤,多用心。

      小巴菲特报纸越送越老练,生意也越做越精。送报时顺便推销日历,还会问人家有没有过期的杂志,他帮忙回收。当时二战期间纸张紧缺。有些人把旧杂志扔在楼梯拐角,巴菲特就拿走顺便义务做清洁。卖废纸之前巴菲特会一本本检查杂志上的标签,看什么时候订阅到期。然后记在一个本子上。这是摩科崔尔出版社雇他做推销员专门发的记事本。他一户户做好清楚的档案记录,一看哪一户订期快要结束了,就去敲门推销新杂志。推销出一份杂志,可比送一天报纸挣的钱多。

      在用心上,华人巨富王永庆比小巴菲特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永庆生于1917年,比巴菲特大13岁。小学毕业后家贫失学,15岁时跟着叔叔到嘉义县城闯荡,找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打工。王永庆边干活边留心,白天看老板如何做生意,晚上关门后看老板如何记账算账,晚上躺上床就回想一天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想想是什么意思,牢牢记在心里。过了短短半年就熟悉米店生意了

      1932年春节过后,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200元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由于本钱少,只能在最偏僻的地段租一间最小的房子。结果开业后根本没人来买米。王永庆不断琢磨,想出三招。

      一是提高质量。当时碾米技术落后,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米店不管,只能买回家后自已拣。王永庆却是先拣的干干净净再卖。

      二是送米上门。当时别的米店都不送米,王永庆看到有些年纪大的阿姨背不动,就主动送上门。一路上聊天,问问一家几口人,一次买三斗米大概能吃几天。倒米前他先把米缸擦干净,把新米放在下面,陈米放在上面。估计过多少天能吃完,记在小本子上,到了日子就主动送米上门。

      三是可以赊账。当时很多人家都很穷,米店都不赊账,往往发了工资才能去买米。王永庆的米店可以赊账,先吃米,记下来发工资的日子,等发了工资一两天后再去要米钱。

      用了这三招,王永庆米店的口碑越来越好,最多一天可卖出一百多斗大米,从此开始成就巨富之路。

      勤劳才能致富,巴菲特如此,王永庆也是如此。

©2015 www.irixin.com  皖ICP备15016087号-1  Contact us   Technology Support: Relax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