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2009年钾肥市场理性回归

    2009年钾肥市场理性回归

    发布时间:2010-01-24 09:47 来源:

    2009年钾肥市场理性回归
      2009年对于中国的钾肥市场来说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意义重大的一年,一方面钾肥厂商对于需求的持续低迷满
    是抱怨,另一方面,钾肥价格由之前的暴涨转而逐渐向着理性的方向回归,给稍显混乱的市场带来了健康稳定发展
    的希望,但是这条回归之路似乎显得有些漫长。
    一、    非理性飙升阶段结束
        钾肥价格的上涨从2007年持续至2008年的下半年,用“飙升”这个词语来形容市场价格上涨之快毫不夸张。
    以进口氯化钾为例,价格从2007年的243美元/t急速上升至2008年上半年的387.7美元/t,下半年更飙升至689
    美元/t。
      价格的骤然上涨使得市场对于钾肥的需求出现了背道而行的现象。由于农产品价格与钾肥投入之间的巨大落差,
    使得农民对于钾肥的购买意愿随着高涨的价格逐渐消退,除了望钾兴叹之外,他们能做的便是减少钾肥施用量或者
    寻求相应的替代品。2008年我国进口钾肥价格的大涨,使得进口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由2007年的941万t降至2008
    年的514万t。与此同时,钾肥的表观消费量也在2008年出现了大幅下滑,最终以总量588万t收场,这一数量仅
    为2007年831万t的70%,2006年1050万t的56%,而2008年结转的库存也由2007年的500万t上升至680万t。
      二、主导因素评析
      作为2008年末钾肥价格持续低迷的延续,2009年以来我国钾肥价格逐渐向着理性回归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个
    市场表象却依然维持着一个需求萎靡、信心不振的状态。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钾肥截止目前的月度表现:
      1月份,国内经济整体的不景气蔓延至肥料市场,复合肥开工率的降低使得钾肥的价格出现回落,港口60%俄红
    钾的自提价跌至4000元/t左右的水平;2月份钾肥市场下游需求持续低迷,钾肥销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3、4月
    份由于复合肥旺季的来临,钾肥的价格一度有所上涨,60%俄红钾价格由前期的3800元/t曾一度回升至4200~4300
    元/t的水平。但是这一价格在随后的时间内便再难支撑,经历过5月份短暂的价格高峰之后,随即出现下跌的趋势;
    6月中下旬,印度CFR 460美元/t进口合同的签订打破了国际市场的高价联盟,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钾肥的价格
    一路走跌,60%俄红钾的港口价格从4000元/t历经几个月的下行回落至目前的2400元/t(见图1)。在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驱动之下,钾肥的需求量一直没有大的改观,持续低迷。
      在此期间,尽管国内主要钾肥经销商曾希望凭借手中充足的货源阻止钾肥价格的持续回落,而使得钾肥的市场
    价格出现了与整体走势短暂的悖离,但钾肥价格下行的大趋势并未发生改变。
      那么影响国内钾肥市场低迷回落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呢?
        1.钾肥供应结构
      (1)国际钾肥价格松动影响港口价格
      钾盐因其资源的天然分布不均和富集性造成了部分国家长期以来依靠国际资源进口维系国内需求的现象。数据
    显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4国钾盐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92%;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
    美国、以色列、约旦七国钾盐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BPC、Canpotex 、K+S Kali等寡头钾肥企业的市场动作往
    往成为国际钾肥市场变化的风向标。
      世界钾肥消费国则主要集中在亚洲及南北美洲国家。中国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钾肥消费国之一。我国钾肥的国
    际依存度在2000年以前曾一度维持在90%以上,尽管最近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对国际市场钾肥价格的变化
    仍有一定的敏感性。
      2009年以来,国际钾肥巨头面临由于钾肥价格大涨以及粮食价格走低所带来的全球性需求减少。但是他们为了
    维持自身高额的利润,非但没有降低价格以刺激需求,反而采取限产保价的措施。但是印度进口氯化钾460美元/t 
    (CFR)合同的签订,使钾肥高价被击破,随后的美洲市场及东南亚市场价格也逐一下调。
      这期间,虽然中国的大合同谈判在高价位的影响下几经搁置,并以无果告终,但从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钾肥
    的总体价格走势上仍然看出一些下行的端倪(见表1)。1~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钾肥约182.87万t,进口价格由最
    高的接近640美元/t降低至518美元/t。由于港口氯化钾港存量持续保持高位,港口钾肥的价格一路走低。以60%
    俄红钾为例,其港口报价由最高的4000元/t,降低至目前的2400元/t左右。
      
      表1  今年1~8月份钾肥进口统计    美元/t
      月份    进口量/t     均价
      1月        742672.3     601.58 
      2月        385116.3     618.62 
      3月        147485.8     604.44 
      4月        153913.4     639.91 
      5月        101721.2     560.00 
      6月        169068.6     569.61 
      7月        17981.7     528.81 
      8月        110732.3     518.25 
      (2)边贸钾肥地位突出冲击国内市场
      由于今年的大合同谈判一再搁浅,边贸钾肥在今年的进口钾肥市场上的地位愈加突出,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7
    月份。该月以边境小额贸易的方式进口的钾肥占到了当月进口总量的91.6%,而进口钾肥的价格在该月受此冲击而
    呈现下降趋势。此外,近期国内市场盛传的10月及11月份边贸将大量过货的消息更是成为影响目前国内钾肥市场
    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3)国产钾肥价格震荡走低
        今年以来,国产钾肥呈现出走低态势。以盐湖钾肥为例,其60%钾肥的价格由最高时的5000元/t下降至近期
    的2300元/t,下降幅度接近50%。国产钾肥与进口钾肥虽然同是呈现走低趋势,但国产钾肥走低呈现震荡徘徊的趋
    势,主要是由于港口钾肥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与青钾价格形成的悬殊稍大,刺激了复合肥企业对于国内青钾的需求,
    在今年的7月份曾出现过小钾肥走俏,价格上调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最终昙花一现。
      从供应方面看,今年1~9月份国产钾肥的总量约274.62万t,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2.9%。产量最大的依然是青
    海和新疆两省。但今年国内需求的急剧萎缩,使得目前国内钾肥大企业的库存持续高位,后期需求似乎仍无大的支
    撑。国产钾肥的市场仍恐延续清淡形态。
       2.钾肥终端市场形势悲观
        尽管钾肥的价格沿着回归之路一路下行,但其终端市场却仍旧悲歌四起。
       (1)复合肥经历寒冰期
      氯化钾最大的消费市场莫过于复合肥市场,但是今年的复合肥企业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冰期。钾肥价格的过
    山车似的暴涨以及下跌令复合肥企业不敢轻易采购,而磷铵市场价格的下跌更是大量挤占了复合肥市场的份额,复
    合肥的销售举步维艰。今年上半年,复合肥销售量锐减20%。面对大幅萎缩的利润空间,部分复合肥企业减少了对
    钾肥的采购,转而生产低钾高氮肥料,或者暗中抽离钾肥含量。而此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打击了农民购买的积
    极性,令复合肥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复合肥市场的销售难以得到释放,打压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其对钾肥原料的采购热情自然而然的相应降低。
    加之,钾肥总体下行的不稳定趋势令企业失去了批量存储钾肥的意愿,仅仅根据复合肥订单按需采购,钾肥市场处
    于悬空状态,变得有价无市。
       (2)钾肥企业信心严重缺失
        钾肥市场价格的一路下行以及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使得钾肥企业的信心缺失越来越严重。
        以硫酸钾市场为例。国内硫酸钾所经历的竞争在今年尤其的激烈,对于以进口白钾为原料的曼海姆生产工艺企
    业来说,与海盐体系工艺企业相比,其在成本上的劣势显而易见。而2008年原料氯化钾的价格上涨让其在尝到利润
    之后重重的跌入谷底。硫酸钾的出厂报价由最高的5000元/t下降到目前的2400~2500元/t的水平。这一落差令曼
    海姆工艺硫酸钾企业颇有些难以接受。而价格降低过程中他们的成本劣势被大幅的放大,市场竞争力尽失,于是出
    现了如今的总体开工率不足40%的现状。尽管海盐体系企业在成本上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境遇并未比曼海姆企
    业好很多。市场总体需求的不足,价格的下跌也让其出现了利润空间压缩,库存压力加大的现象,行业整体信心受
    到打击。
        此外,烟草招标所出现的低价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着企业对行业未来向好的预期。烟草招标的硫酸钾成交价
    格明显的与当时氯化钾的价格形成倒挂,对于企业来说似乎毫无利益可言。有企业戏谑的说:烟草招标不是为了赚
    钱,而是为了斗气。只是即使赢了这口气,企业的市场信心却也难以得到提振。
       (3)市场需求弱仍是主因
        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上来看,需求不旺盛仍是钾肥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而钾肥需求大幅缩水的根本便是
    钾肥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2008年之后西北欧地区钾肥价格由365欧元/t上涨至605欧元/t,受此影响德国农民普遍推迟购肥需求,并将
    钾肥的施用量由每公顷30公斤减少至11公斤。而加拿大市场上,同样由于价格上涨引起用肥减少,最终迫使钾肥
    价格由900美元/t下降至400美元/t的水平。对于我国来说亦是如此。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对于农民的肥料投入来说
    显得微乎其微,着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挫伤了其购肥的积极性,需求的减少进而影响钾肥价格的降低。
    三、未来走势综合判断
        1.钾肥自给能力的增强
        新疆罗布泊钾盐120万t/a钾肥生产项目的投产,中信国安、四川宏峰、滨地钾肥等多家公司累计800万t/a
    项目的规划以及中国企业在国外开矿取得的重大进展,都标志着我国钾肥走出去的战略成效逐渐显现。预计到2017
    年我国将实现钾肥自给自足,钾肥的自主定价能力将大大提高。
      2.钾肥大合同谈判
        随着青海盐湖、格尔木藏格以及新疆罗布泊产能的逐步释放,我国的钾肥供应能力将有一个新的提升。但是,
    短期来看,我国对于国外钾肥的依存度仍大,受国际钾肥价格牵制的态势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不过,随着自身
    钾肥实力的增强,作为钾肥进口大国的我国,在国际钾肥价格的影响力也将逐步增强,在国际钾肥市场上必将拥有
    更大的话语权。正因如此,国际钾肥供货商普遍将BPC与中国2010年钾肥大合同谈判有可能达成的价格看做未来一
    年国际市场钾肥价格的基石。而这一价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钾肥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总体看来,国际钾肥产能过剩的现实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步显现出来,而国际需求的恢复在明年仍显得动力不足,
    加之钾肥供应商手中库存较高的现实,钾肥谈判的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仍大。近期,陆续有报道传出中国钾肥大合同
    有可能于11月份签订的消息,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3.边贸钾肥仍不可小觑
        从港口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港口钾肥的存量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国内青海地区的钾肥企业也将逐渐进
    入漫长的冬眠期。尽管国内的需求在年前难以有大的抬头,但是作为少数的货源之一的边贸钾肥价格对于未来国内
    市场仍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边贸的近期过货传言已经成为复合肥企业谨慎采购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看来边贸
    钾肥的价格在市场上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4.政策性利好因素刺激需求
        粮食直补政策的持续和加大实施,小麦及其他谷物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等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对于提高农民的
    用肥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需求的恢复对于钾肥市场价格的合理运行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5.潜在需求的释放与价格相互作用
        中国钾肥的需求潜能巨大。目前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而且,由于钾肥价格的上涨,近几
    年的钾肥施用水平更呈现出走低的趋势,这一表现在2009年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我国钾肥的施用水平远未达到农
    业部氮磷钾配比要求,与发达国家的钾肥施用差距更大。因此钾肥价格的理性回归必将激发中国潜在的市场需求,
    而潜在需求的释放又将反作用于市场价格,使整个市场平稳健康的运行。
        回首2009年钾肥市场的表现,不得不说颇有些差强人意,但是我们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2009
    年的市场好比黎明前的黑暗,相信随着充满坎坷和艰辛的回归之路的延伸,中国的钾肥市场必将迎来最为灿烂的黎
    明,继而沿着充满光明的道路平稳前行。

©2015 www.irixin.com  皖ICP备15016087号-1  Contact us   Technology Support: Relax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