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几年来一直马不停蹄布局的从海上到陆上的上岸计划,目前到了瓜熟蒂落的阶段,而这一变化也正在影响着中国油品市场长期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分食的格局。
“我们正在跟5、6家民营加油站洽谈收购事宜,不久我们就会有自己的零售体系。”中海油冀东销售分公司一位人士对本报称。
实际上,这只是中海油“登陆”计划的冰山一角。5月4日,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厂正式投产,与此同时,中海油将与广东洽购近200家加油站的消息也随之浮出。
按照中海油规划,这一多年谋划却尚未成功涉足零售市场的石化巨头,将于2010年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约1000座加油站。
虽然相比中石化29000多座、中石油18000多座加油站而言,中海油的规划与两大巨头相比悬殊,但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锋对本报称,其效果与民营企业进军该领域不同,“相比之前的竞争对手,中海油是实力选手”。
王者对决
据了解,在此次中海油规划布局加油站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成品油需求最旺盛,亦是中石化极力维护而中石油努力扩展的地区。
尤其是自去年秋天起,中国柴油需求量大幅下滑,两大石油公司库存高企。据中国石油(行情,资讯,评论)石化协会统计,2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量1485.23万吨,同比增长36.3%,环比增长11.4%。
而这近1500万吨库存,中石油占大部分。“中石油的成品油销售量一直比中石化少,按正常情况,中石化的库存应该高于中石油。”钟健称,为了消化库存,优势市场在北方的中石油加大了包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内南方市场的分流。
据东方油气网统计的数据,今年3月份中石油输入南方市场的油品量创造了历史高点,此后这一数量继续攀升。
而“中石化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在南方市场‘打桩子围篱芭’,并在重点城市布好了局。”中石化总部一人士对本报称,中石油肯定也做了同样的工作,但后来者的难度已相当大。
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以黄河为界重整分家,中石油获得了黄河以北的优质油田,同时也收获了经济欠发达的东北、中西部市场。业内人士所谓中石化、中石油南北“划江而治”的油品市场格局初具雏形。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石化在中国境内拥有加油站29062座,排名第二的中石油仅有18648座。同时,中石化的加油站主要布局在成品油需求量较大的南方,而中石油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不发达的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
但是,随着形势变化,石油巨头之间在各自市场区域互相渗透的迹象再次出现。尤其是中石油的北方市场库存压力不断加大的现状,再次强化了中石油加强南方销售网络的决心。
4月中旬有信息称,中石油要求各销售公司零售比列必须达到70%以上,特别对区外(即南方市场)销售公司做出要求:要求由站内销售走向站外销售,即各加油站负责辖区20公里范围内终端企业开发,采取直接小额配送到终端企业。
同时中石油总部计划在江苏省加大加油站的投入,并宣称至2015年底在江苏省拥有至少800座加油站,即在现有500座规模上净增300座。
中海油攻擂
在中石油加速争夺南方市场的同时,中海油的加入无疑进一步放大了油品市场的竞争。
据了解,早在4月底,中海油已经在广东省发起宣传攻势,包括向民营加油站、中间商和贸易商等不同下游需求方承诺成品油供应,并与广东12家大型成品油批发商初步达成成品油供应协议。同时,其惠州炼油项目5月4日投产后负荷快速提升至80%。
本报之前报道的信息还显示,在加大油品供应的同时,中海油已经选择广东作为其零售体系的突破口,且其洽购广东近200座加油站的谈判已接近尾声。据了解,中海油计划在广东省筹建300座加油站。
业内人士认为,中海油之所以选择广东省“抢滩登陆”,一方面是因为其最重要的油田南海油田位于广东。另一方面,广东是全国成品油消费第一大省。2006年,原油、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消费量分别占全国的12.02%、9.52%、21.40%、12.35%、32.07%。
另外,虽然中石化在广东地区有2800座加油站,但中海油原油开采成本低于两大公司,加上本土炼油厂供应,成品油炼制成本低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因此,在批发价格上应更有竞争力。
“成品油市场的话语权谁更大,追根究底还是要看谁掌握更多的成品油资源。”易贸咨讯分析师廖凯舜对本报称。据了解,广东汽柴油批发市场需求量约800万吨/年,而中海油惠州炼厂汽柴油年产量近500万吨。
李锋认为中海油乃实力选手,不仅指企业的资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其“原油资源-成品油生产-成品油批发-成品油零售”4个环节的话语权。而这四个环节越往前越关键。
为了从源头提高竞争优势,三大巨头都在加速布局各自的炼化项目。据了解,